top of page

TOTAL 720  Q 50 V 37 (二戰)

考試成績:5/31/2017 一戰: V34 Q49 Total 680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6/19/2017 二戰: V37 Q50 Total 720
準備教材:Manhattan/Kaplan/OG/考滿分/Donz 實力班教材、機經教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先感謝 Donz 的幫助,讓我可以順利考取理想成績。

以下為我自身準備心得:
GMAT 是個長期的鍛鍊過程,這篇文章並沒有神奇魔法可以讓大家立刻突破 700 大關,而是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思考如何安排學習計畫與學習方法,再開始讀書與寫題目,不要一頭莽撞地栽進書海、題海、及論壇討論串。

經過半年的努力,總算拿到滿意的成績  720。GMAT 是大魔王,先打敗大魔王,TOEFL/IELTS 相對來說是小嘍囉,比較簡單囉~

我高中就讀台南一中語文資優班,大學參加外語榮譽學程,很感謝我都遇到很好的英文老師,一直維持英文的興趣,過去考過 TOEIC 985/ IELTS 7.5,英文算是有一定底子,我以為再加上理工背景就足以應付考題,但認清 GMAT 本質後,依然花了半年光陰虛心紮底、檢討練習。如果擔心本身外語程度不夠、或者科系背景的邏輯訓練不夠,請不要灰心,把準備過程當作重新學習英文、訓練思考的契機,我自己也是在準備時,發現過去學得不透澈的句構和邏輯概念,搞清楚、弄懂後,就會囉!

以下先從基本心態談起,再列出具體準備方法。

基本心態

博大精深、輾轉迂迴的 GMAT,不僅僅測試英文理解能力,更著重在「嚴謹的、批判的邏輯思考」:
- 辨識出論述背後的隱藏假設
-衡量在各種可能條件下,究竟會強化或削弱因果的連結
-根據既有資訊(不誤引入其他假設),導出可靠的推論
-設計新的判別法,來衡量論述的真誤
-審視整體文章的論述及個別段落置於脈絡下的涵義
-建立句構與句意之間的適配性
-釐清充分條件、必要條件
-….

在GMAT ,會看到很多族繁不及備載的專有名詞,請不要慌張,不必花太多心思去記誦專有名詞,甚至可以把專有名詞直接代換成A、B、C item,結構層次會清楚許多,要特別注意彼此的因果關係,例如名詞間的「動詞」、文句間的「轉折語」。GMAT 包羅萬象,上自天文,下自地理,難免會厭倦,讀不透陌生領域的文章,這時轉換個想法,維持好奇心,想成自己在短短作答時間內,竟然有機會去探索原先不會主動發現的世界切片,那世界切片可能是某位專家一生的研究,說不定以後遇到該相關領域的專家,還可以一起聊聊呢。

GMAT 是個“看不見”競爭者的考驗,因為競爭者都藏身於海內外,在自己怠惰時,競爭者可能默默繼續苦讀;當然,在自己用功時,競爭者也可能在偷懶嬉戲。GMAT 也不像過去基測、學測大考,有朋友一起讀書,當然還是有家人、朋友來加油打氣,然而考試還是需要自制、自律、自我負責的事情,必須熬得住自己和書本、自己和電腦之間的長時間對弈。同時,別忘笑臉迎人和心存善念做好事,不要把考試壓力加諸於身邊人。

在此,我想強調保持興趣的重要,長時間的鍛鍊需要休息,技能的形成也需要時間,玩興趣讓自己適度放鬆,大腦會自行去組織、內化知識點。

運動、飲食、規律作息培養體力
GMAT 考試時間約四個小時,要選填校系、撰寫作文(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)、分析圖表(Integrated Reasoning)、計算數字(Problem Solving/Data Sufficiency)、拆解句構(Sentence Correction)、閱讀長短文(Critical Reasoning、ReadingComprehension),全部都是很消耗腦力的任務,中間僅有兩個 8分鐘休息,不只考驗智力,也考驗體力。我一週大概跑三次(每次10圈操場),吃兩次素,臨考前更是天天吃素,中午睡午覺, 晚上大約12點睡。

攝影培養觀察力
備考過程中,我依然開心地天天拍照 (Photography Project 365)、完成兩件攝影作品展覽(<現代.線帶>,<潛翼識>)。什麼是攝影?攝影難以定義,有曖昧不明、多元解讀的性質,不過有一個具操作性的定義:在廣大世界中,透過「攝影眼」,擷取重要的時空切片。
至於如何衡量重要性呢?就看個人的美學涵養與關注主題囉。把攝影眼的思路套進 GMAT,GMAT 眼就是「嚴謹的、批判的邏輯思考」,我們要學會 GMAT眼,帶著問題意識進行主動閱讀(Active Reading) --看到句子,不要急著去理解單詞的意思,而是單詞間的關係:時態用法?主詞動詞一致?比較結構?平行結構?代名詞的指代對象?修飾詞用法?固定片語搭配?假設語氣?; 看到文章,不要急著一句句讀下去,而是段落間的關係、詞面後的涵義:通篇大意?各段落的部件?(假設、證據、中間結論、最後結論、作者本身想法)各關鍵句的功能?(支持/反對、提出新/舊想法、建立假設、描述實驗方法、討論實
驗結果)隱藏的假設?能導出的推論?

認真生活培養 GMAT 能力
“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. ”-Socrates
不讀 GMAT  的時候,細心觀察生活,依然可以練習 GMAT 的邏輯思考。閱讀書報、聆聽對談,靜下來想想,是否存在邏輯謬誤呢?怎樣的論述結構會更嚴密呢?可以用簡潔的論述來總括大意嗎?漸漸發現,似是而非、禁不起檢證的論述充斥周遭,讓 GMAT 眼變成自己有意識去練習的能力,增進自己吸收資訊及判斷決策的品質。GMAT 還只是商學院的前哨戰呢,真正進入商學院後,有更多的 Case Study、Group Discussion , 在在都需要 GMAT 眼。

有了上述基本心態後,以下來分享我準備的具體工具及方法,共分為實力紮底期、紙本練習期、上機練習期。

實力紮底期
工具:
Manhattan GMAT Strategy Guide 全套系列

方法:
在過去學英文過程中,我發覺最有效率的學習策略是「運用英文理解英文」,盡量採用英英字典、以及原文備考材料。備考沒有捷徑,就算有捷徑也可能到達錯誤的地方,我不去論壇找速解法、精華筆記,不看中文備考材料,慢慢讀全套原文 Manhattan GMAT Strategy Guide,不急著做題目,系統性地邊閱讀邊整理知識點筆記,之後檢討題目有不清楚的地方,再回顧知識點筆記。

紙本練習期
工具:
Kaplan New GMAT Premier
Official Guide Quantitative review/Verbal Review
Kaplan GMAT 800 Advanced Prep for Advanced Students
方法:
在紙本練習期,作題時間偏久、錯誤率偏高,會有點挫折,但是了解並記取錯誤的原因才是根本,要知道題目究竟在考什麼,然後回顧前述的知識點筆記。特別推薦書名很威的Kaplan GMAT 800 Advanced Prep for Advanced Students ,原本以為這本書很進階,想留到更後期再讀,幸好我即早翻開它,它整理了許多關鍵解題策略,前期掌握了各知識點的基本內容,再配合本書相得益彰。

 

上機練習期
工具:
考滿分  http://gmat.kmf.com/home
方法:
從 Manhatten -> GWD -> PREP ->  OG ,反覆寫題目與檢討,善加利用考滿分的筆記工具,看完下面的「題目解析」後,再整理到上面的「我的筆記」,可以畫星星把難題收藏起來。不要盲目的刷題數,用「錯題本」功能可以提醒自己錯誤的地方。平時練習就要掌握好作題時間,甚至要求自己做快一些,上考場才有餘裕得心應手。

機經衝刺期
工具:
Donz 實力班教材、機經教材
方法:
針對AWA 作文題,Donz提供了相當明確的Cause-Effect-Conclusion架構,以及Oversimplification、Wrong Analogy(Different object/Different timeline) 、Careless Conclusion 分析方法,能快速在考場上寫出具批判力、擲地有聲的文章。在考前一週,開始服用Donz每日即時更新的機經,Donz 大大強調機經的用途僅為增加信心的工具並加快做題速度,而非完全依賴它,不要去背細節或是題目,讀熟之後腦海中的印象自然會有助益,Verbal機經將段落大意拆解得很清楚,也附上疑似原文,機經 Quantitative 機經將題目收集很完整,可謂考前的定心丸。



 


 

bottom of page